小康不小康,廁所是一樁。農村廁所革命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生活質量。河南息縣孫廟鄉胡莊村按照“因地制宜,因戶施策”工作思路,制定“三有(有墻、有頂、有硬化)四不改(長期在外的無人戶不改,城區有房或安置過的貧困戶不改,危房不改,已納入城市規劃即將拆遷的村莊不改)”標準,實施農村廁所改造,本著“以改為主、以建為輔”原則,整村推進改廁工作。
“我們改廁不搞‘一刀切’,給農戶更多的選擇權。”胡莊村村黨支部書記管學禮說。村“兩委”通過召開群眾會議、到村民家中走訪、村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,讓村干部起示范帶動作用,并拿出一個村民組整組推進,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,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改廁當中。管學禮說:“不到兩個月的時間,已經有115戶實現了改廁入戶、改廁進家,通過改造,部分農戶家已經用上水沖式廁所,受到了群眾的一致歡迎。”“現在換上沖水式廁所,手一按,水一沖,干干凈凈。尤其是我們老人用起來,很方便。”提起新改的廁所,胡莊村75歲的老奶奶肖鳳田贊不絕口。
從當初用土磚砌成的簡易旱廁,到現在干凈整潔的沖水衛生間。村民的用廁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。村里的公共衛生間也從原來只用水泥墻隔擋的連排蹲坑,到現在的用結實美觀的衛生間隔斷組成的“小單間”。衛生間隔斷不僅讓公廁變得更加衛生,也保護了村民如廁時的隱私。不僅是公共衛生間,有些村民因為房屋的構造不同,也用起了衛生間隔斷。這些隔斷材質并不一般,都是選用的抗倍特板、防潮板等優良板材;板材品牌也是選用的由政府推薦的大品牌,如:富美家、威盛亞等高端品牌。因為在息縣,“廁所革命”已成為民生工程建設重點。從改廁工作的謀劃、推進,到改廁建設的流程、質量、資金保障,改造后的使用、后期維護,都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實行督導監管,確保改廁工作真正落到實處,群眾真正得到實惠。